AI 席卷校园:百万条对话揭秘“Claude 是代码救星还是作弊工具”-灵析社区

AI资讯

从编程到论文,AI 无处不在!一项针对百万条学生对话的分析显示,AI 不仅能调试代码,还能润色文章,甚至生成学习资料,但也引发了关于学术诚信的讨论。 AI 已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的得力助手,尤其在计算机专业和理工科领域,AI 工具的使用尤为广泛。大规模的研究表明,学生与 AI 的交互模式多样,包括直接解决问题、直接生成内容、协作解决问题和协作生成内容等四种主要模式。 研究发现,学生使用 AI 的目的多为创造新知识和分析问题,如编程项目的创建和法律概念的分析,符合高阶认知功能的需求。但也有担忧,学生可能会过度依赖 AI,影响自身认知能力的锻炼。 教育领域的 AI 使用情况 AI 的使用模式不仅仅限于编程和技术解答,还涉及学术写作、数据可视化等任务,研究发现 AI 的使用主要分为四种模式,每种模式在数据中的占比相似,体现了学生与 AI 互动的多样性。 学科间 AI 使用差异 AI 在不同学科中的使用模式差异显著,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使用频率最高,而商科、健康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学生使用较少。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,他们主要通过 AI 来完成编程任务,显示了 AI 在处理 STEM 任务中的优势。 学术诚信与 AI 互动的挑战 尽管 AI 在学术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,但如何避免学生利用 AI 作弊仍是一个棘手问题。研究指出,AI 帮助学生直接生成内容或解决问题,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侵犯学术诚信,特别是在考试或作业中利用 AI 来获取答案。 AI 对学生认知任务的影响 研究还分析了学生交给 AI 完成的认知任务。结果显示,AI 主要用于高阶认知任务,如创造和分析,而低阶认知任务的占比相对较低。虽然 AI 的这些能力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,但也引发了对学生依赖 AI 的担忧,认为这可能会阻碍其自主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。

阅读量:163

点赞量:8

收藏量:0